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 , 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 为百姓造福 , 吃尽了千辛万苦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教学本文 , 我紧扣“治水” , 瞻前顾后 , 逐步深入 。
治水前——老百姓无家可归
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 , 通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 , 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 , 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
治水——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首先引导孩子们弄清治水过程 , 先拎出文章结构 , 通过朗读、集体交流 , 归纳出过程:决心——调查——疏导 。这样有了清晰的过程结构 , 学生们头脑中对于文本更清晰了 , 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学习典型事例 。在朗读的基础上 , 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典故事 , 再辅以介绍大禹的其它故事 , 让孩子们对大禹的做法进行思考 , 从而理解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 对大禹产生敬佩之情 。
治水后——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洪水得到治理 , 不再危害人类 , 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 这是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 , 合理归宿 。课文上到这儿 , 孩子们对大禹的敬佩之情不言而喻 。我让孩子们思考:是谁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此时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他们对大禹的敬意更深了 。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 , 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 为百姓造福 , 吃尽了千辛万苦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 , 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 , 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 , 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 , 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 。
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 , 教学中 , 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挖通察看引导劈开 , 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 , 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 , 学生对大禹治水13年 , 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 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 大多数学生不认为大禹伟大 。我就提了一个问题:“大禹的儿子为什么十多岁还没见到自己的父亲呢?” , “大禹为什么能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能没有进去?” , 从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 学生也对大禹的英雄壮举敬佩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