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怎么写?( 六 )


4、谭嗣同
谭嗣同(1865.3.10—1898.9.2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之一 。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潼关》是谭嗣同14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
(三)诗意及赏析和主旨
1、《秋词》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
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前两句是议论,运用对比手法,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2、《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本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诗歌结构设计精妙,创意十足 。从空间上看,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西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
2 对比 。诗人把巴蜀之地的秋雨夜景与思念的愁绪结合起来写,抒情达意丝丝入扣 。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
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
4、《潼关》
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 。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