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橘逾淮为枳》教案怎么写?( 五 )


3、阅读下文,复述并写出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 。
板书设计: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小学六年级语文《橘逾淮为枳》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积累实词及重要的句子 。
2、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 。
3、理解晏子的比喻说理,感受晏子作为外交家的风范 。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晏子,积累实词及重要的句子 。
2、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 。
3、理解晏子的比喻说理,感受晏子作为外交家的风范 。
预习;
1、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晏子其人及《晏子春秋》,重要的信息记在语文书上 。
2、正确朗读课文三遍,把课文及注释在摘抄本上抄写一遍(注意格式) 。
教学过程:
一、简介晏子及《晏子春秋》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1、晏子,名 婴,字 平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候
2、《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也可以说是一部最早的“外传”、“外史” 。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明显含有夸张与虚构的成分 。书中故事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语言简炼,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
二、解题
橘逾淮为枳:橘子越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 。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 何为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 圣人非所与熙也
2、个别读,学生纠正
3、听朗读,感知故事
四、反复朗读 疏通文意
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 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 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译文:晏子将要到达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到我们国家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身边的大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绑一个人,从大王身边经过,大王问:“做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 晏子到达楚国,楚王赐晏子酒,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身边,楚王问:“被捆绑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擅长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晏婴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 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不一样 。这是什么原因呢?水土不同 。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让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