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目送》有感怎么写?( 六 )
从中学到工作到成家,虽然离父母距离并不遥远,但是在父母心中,就如龙应台所写,依旧是“背影渐行渐远” 。记得读中学时,我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拿生活费拿点菜,然后由父亲骑着电瓶车送到车站 。真的和龙应台在机场目送儿子离开一样,父亲总是坚持着要等到我上车离开才肯离去 。那时候,根本不懂得离别的滋味,总是觉得父亲太过于大惊小怪,我这么大人难道还会让人拐跑不成?后来上了大学,寝室一帮女孩子来自三县两区,今天安排到这家烧野火饭,明天安排到那家去摘桃子,逛商场,游景点,周末总是活动安排得满满的 。平时生活费打到了银行卡上,自己也有点奖学金,再也不会每周回去要零花钱,带饭菜了 。
渐渐的,从回家变成了电话联系 。后来结了婚,从起初的每天一个电话,每周必回一次家,到现在偶尔的电话和难得的回家 。总是觉得时间不够,孩子要上兴趣班,自己也有许多琐事 。每次回家,母亲必然像招待客人一般,做上许多菜 。回来前,必然还要带上一后备箱的东西:竹笋是姑姑拿来的,她要给我;鸡蛋是大姨家的,她要给我;连做个祭祀买的水果,她也要给我 。有的时候真的拗不过发个火她才说:好,不要,不要我们自己吃!但是,到下一次再去,她又搬出很多东西来让我带回去,说买多贵,自己家里有,就拿去 。其实,有好些东西都不是自己家的,是亲戚朋友送给他们两老,他们省下来的 。
龙应台写成《目送》是因为她父亲的逝世,让她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 。她说,有了对生死的经历之后,开始觉得大部分社会议题其实都只是枝微末节 。她娓娓述说,述说着亲情的血浓于水,也述说着亲情离去的无奈与锥心疼痛,但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亲人的重要与亲情的珍贵 。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 。”这或许就是龙应台想要告诉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的本真 。我有这种共鸣,最真切的应该源于奶奶的突然离世,尽管她当时已经92岁高龄了,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是“喜丧”,而且家里人也是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但是,当这一刻真正到来时,还是会一样震惊和心痛 。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冬天里,奶奶跟父亲说想吃桃子,是那种水蜜桃 。父亲电话里问我湖州买不买得到,可是我寻遍湖城水果店都找不到冬日的水蜜桃,于是自作主张买了几个猕猴桃和她喜欢的肉松回去配稀饭,还特地带了那种软柿饼回去,记得她是爱吃的 。回去那天是周六,老太太还是躺在床上,上半身穿着自己缝的厚棉袄,倚靠在垫高的被褥上,面色红润,看上去气色不错 。父亲也说这两天她饭量也增加了 。见我回去,她还关切地问:“辰辰没来?”我说,他上奥数班,下个礼拜天带他来看你 。她点了点头 。我拆了柿饼给她,她说一个柿饼要吃很久,要自己来 。咬一口,放在枕边的餐巾纸盒上,还问问我工作的事情 。没有想到这次竟是最后一面了 。三天后的凌晨,父亲打来电话,奶奶走了,很平静地走了 。那一刹那,孩提时跟着奶奶的一幕幕往事都涌上心头,可是那些日子再也回不去了,甚至奶奶都不在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每每家里吃鸡吃鸭,看到那个软肝,就会想起奶奶;看到水果店里的鲜红柿子,也会想到奶奶 。现在,水蜜桃快要上市了,我又要去哪里寻找我的奶奶呢?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