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如何写?( 六 )


(学习第二段 , 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评析: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 ,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 , 防止面面俱到 。)
小结:钱塘江大潮 ,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 , 壮观天下无 。
(二)内化语言 , 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 , 这么壮观的景象 ,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 现在 , 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 , 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放录像)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 , 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 , 可以一个人介绍 , 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
3.小组活动 , 教师巡视 。
4.小组汇报 , 教师相机点拨 , 并组织语言 , 适时评价学生 。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 , 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 , 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 , 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
(评析: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 , 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 , 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 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 , 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 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 同时 , 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 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
附: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如何写?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 , 这是一篇绘景文 , 作者以事物原本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 , 用人潮相对 , 动静对比的方法 ,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 , 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 本课要两课时完成 , 依照大纲要求 , 第一课时 , 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 , 了解大意的基础上 , 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 , 解决生字、新词 , 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