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怎么写?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而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地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课文篇幅较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是我在备课时一直想要突破的难关 。经过缜密思考,我决定这样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一、布置预习作业,将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不陌生,提前一周,我便让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搜集有关的三国故事来读一读、看一看,通过读故事或看视频,对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有所了解,进而对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也略知一二 。有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铺垫,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草船借箭》就不会感到那么唐突、难以接受 。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怎么写?】二、读题质疑,以问题为导向进入文本
都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读课题,从课题入手,提问学生: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说用草船借箭、草船能借箭……我又接着提问: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用草船怎样借箭?谁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用草船借到箭了吗?……”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 。因题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也让学生有了徜徉文本、自主答疑解惑的源动力 。
三、理清文章脉络,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有了第一环节的“读题质疑”,接下来就是“顺藤摸瓜”,找到故事的主线,读懂课文内容 。根据同学们在读题时生发的疑问,课件出示“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到箭了吗?”三个问题,只要学生通过读课文能回答出这些问题,那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全部浮出水面,文章的脉络开始变得清晰,学生就不会迷失在长篇幅课文的“文字森林”里,这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听障学生来说是令人振奋的改变 。
为什么借箭?通过研读课文1—2自然段,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轻松地拿下这个问题:因为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他用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 。这是草船借箭的起因 。
怎样借箭?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课文的第3—9自然段里有详细的描述 。如果逐段逐句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被大容量的又长又难的句段信息淹没、裹挟,一头雾水地在文本中穿梭而行,最终的收获不过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关于怎样借箭的较为凌乱的只言片语,而这些对于聋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就需要去粗取精,从聋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利用拟定小标题的方法尝试将长文“肢解”成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句段,通过每个小标题的提示去找寻我们想要的文字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