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怎么写?

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
1.齐读第一、三段
2.领悟:
(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
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
二、品味领悟第二段
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 。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 。)
2.划分层次
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
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
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
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
(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 。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
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
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
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
(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 。)
(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
①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
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姿多彩,这是一种艺术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
②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长年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是环境美 。“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 。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