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语文教案如何写?( 四 )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 。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 。“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 。“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 。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 。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 。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 。同桌互换订正 。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 。“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 。缘故即原因 。“诚心诚意”,真心实意 。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 。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 2.范句: 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