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想要取决于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的着眼点所在处吧 。教无定法,只要得法 。我很赞同 。
篇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是这样论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今天教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子》一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以前为了暖和暖和,自己擦燃了一根根火柴 。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想 。这种种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本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其情景,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心,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上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这样既节约了上课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我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条件 。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具体如下: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小姑娘是怎样度过大年夜的,她在大年夜都有哪些幻想,结果怎样?”“你们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与小女孩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了解小女孩的心理变化 .并在读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并简单地写上自己的体会 。
二、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 ,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教师讲的再动情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课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改变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模式,重现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 。在学生个人圈点、勾画、批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 。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悟、理解和体会,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会读书 。我觉得学生交流的过程是互相启发的过程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体会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做到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课堂上我有重点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把课上学习推向深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后,为什么看到的是种种幻想,而现实又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我的提问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再次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小女孩从擦燃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是种种幻想,因为她常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 .领悟到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 。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一样能得到欢乐,()得到圣诞节礼物 。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说明火炉、烤鹅、节日礼物、奶奶的疼爱都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 。只是她临死以前在幻觉中才出现 。这些美妙的幻想与小女孩冷酷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她在临死前“两腮通红,嘴角带者微笑??” 。通过讨论,学生对这段描写有了深刻的认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幸福”对小女孩来说其实真正的含义是受罪和死亡 。这时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了他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 。读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这是我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论述,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