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一、批注所带来的思维之美妙
课堂虽然不拒绝热闹,因为那是师生之间情感所碰撞出火花的绚烂;但它的另一面应该沉思默想,是学生思维与文本所摩擦的静态之美 。因此,在理清文章层次之后,让学生以质疑的形式再次回到战象临死前所做的三件事上:为什么它要重披象鞍?为什么要再回打洛江边?为什么要长眠在战友们身边?……这一个个萦绕于心的问题带着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 。读文章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这样的批注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
二、想象说话重塑感人时刻
交流自己读书所得,解决之前所提出的疑问之时就是学生们移情体验之时,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战象,设身处地地想象战象要回象鞍的急切心情,想象它见到老朋友之时的激动及所引起的对战争岁月的回忆 。通过想象说活,再一次把感情、激情点亮,把动物的忠诚,战士,英雄的气概诠释 。本节课以“重披象鞍”“再回战场”这两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 。
三、课堂艺术的遗憾
这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静心地读书,让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写作的基本知识” 。但教师的预设滞后于真实的课堂 。走进了课堂,老师的导学却让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毕竟课堂是有生命的,它并不完 全由老师来掌控,其中的生成才是真正填充课堂的精华 。每次老师的一个个框架式的预设都是骨架,是学生们对文本的解读才让整堂课充满灵气 。这节课也是如此,老师的表现没有完成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想象中最精彩的情境没能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