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如何写?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如何写?】此次改革提出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 ,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 这些措施旨在打通中小学教师的晋升通道 。
现状—:以名额指标来评职称
“教师职称是评一次伤一次 , 因为高级教师的名额太少 , 而高级和中级之间的待遇差距又太大 。”河南济源市克井一中校长李新乐说起评职称 , 满脸都是焦虑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是按照岗位设置 , 以名额指标来评职称 。在湖南怀化通道县小学 , “退多补少”的政策让校长蒙兰凤十分苦恼: “假如我们学校小学高级职称的比例是70% , 但规定要求比例是50% , 超过了就不分指标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连续5年都没有指标 。”
湖南怀化通道县一中校长杨保仲说 , 如果学校引进优秀教师 , 他们在其他学校评了职称过来 , 本校一些优秀老师 , 就没有希望晋级了 。
声音—:建立职级动态监管机制
有专家建议要适当增加各个学校相应职级的职数 , 确保有效做到评聘结合 , 同时要建立职级动态监管机制 。
杨保仲表示 , 国家政策层面应鼓励优秀的年轻老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 职称评定可以适当提高门槛 , 但是不要受指标限制 。让业绩说了算 , 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同行专家评审
针对这种现象 , 这次改革提出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 , 并公示结果 , 接受监督 。
现状—:“领导”主导评定过程
“表面看上去是材料评选 , 是集体研究决定 , 事实上还是行政干预因素 , 有领导打招呼 , 还有增补指标 。这些最后评上的人 , 从推上去 , 到评审出来 , 都 有人暗中保驾护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表示 , 过去教师职称评定 , 行政分量太重 。从名额分配 , 到哪些人选送材料 , 都是行政力量主导 。在评委会上 ,  哪些人优先保证 , 甚至哪些人过 , 都有行政因素 , 这容易导致职称评定成为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温床 。
声音—:评审的规则程序要细化
广东佛山南海九江海寿小学校长
张永辉认为 , 单纯依靠同行评还是不行 , 因为中国是个人情社会 , 难免产生偏颇 。他建议可以首先采取同科组老师互评 , 然后是科领导、行政领导协调把关 , 最后不可或缺的是提交校代会审议通过 , 形成最终的结论 , 程序一定要完善 , 才能确保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