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五 )


二、对个别学生和非正式群体的处理不当: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 。学习成绩糟糕,行为习惯更糟糕 。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 。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 。现在想来,应该是完全没有办法,严重缺乏教育经验 。(反思: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 。经常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
三、学生的动手操作太少,不利于思维的拓展:
小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准备实物,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讲的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多用这些实物去刺激他们的大脑,扩展他们的思维,用具体的实物去帮助孩子们思维的延伸,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俗话说,手脑并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手上动的多,见的多,脑袋里才装的多,到时可供提取的才会多 。教学上的多动手做,多动脑思考,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其创造插上翅膀 。(反思:多收集教学挂图,教学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器具,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反思
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 。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跗面、负面影响 。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