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股文|怎样评价八股文?

什么是八股文(怎样评价八股文?)
一、八股文是明清时代的“标准化”作文
八股文是明清500年间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 , 是明清时代的“标准化”作文 。
明清两朝的统治者都规定 , 科举考试中必须用八股文体作文章 。八股文又叫“八比文”“制艺”“时文” , 由于文章题目主要出自“四书” , 又叫“四书文” 。它是一种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 , 依据经书上的说法贯串成文 , 结构有固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 , 句法要求排偶的应考文体 。
每篇八股文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
破题:开头以两句道破题目要义 , 揭示题旨 。
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阐发 。
起讲:是议论的开始 , 深入说明题目用意 。
入手:是起讲的入手之处 。
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 , 是正式的议论 , 以中股为全篇的中心 。在这四段中 , 每段都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 , 合共八股 , 逐条分析正面如何 , 反面如何 , 反复罗列优点缺点 , 利处弊处 , 最后收场作结 。因此 , 可否这样说 , 八股文就是用八组排偶文句组成的文章 。八股文的每部分之间 , 要用固定的虚词“今夫”“苟其然”“也夫哉”等联接过渡 , 全文一般要求五百至七百字之间 。
结构如此死板的文章 , 是不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 。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 , 都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使他们只能依照题意揣摩古人语气去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即所谓“代圣人立言” 。而绝对不允许联系社会实际 , 发挥自己的思想 , 从而使之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 同时也把科举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读书人把百思特网一生精力都消耗在八股文上 , 到头来只能变成酸腐迂拙、不学无术的蠢才 。所以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愤慨地指出 , 八股文取士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厉害 。秦始皇只坑埋了400名儒生 , 而几百年来百思特网八股文坑害的青年人何止万千!这种愚弄人民的思想专制 , 扼杀了多少聪明才智 。八股文成了封建统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窒息各种反抗精神的重要工具 。
再者 , 八股取士引导广大读书人热衷科举功名 , 讲举业而轻视自然科学 , 造成自然科学落后 。为了入仕 , 科学技术少有人钻研 。即使有人钻研 , 在社会上也没有出路 , 不仅要丧失功名利禄 , 甚至要遭到打击迫害 。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所著《天工开物》序中就明白告诉人们: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 。反之 , 封建统治者却大力鼓动读书人死啃四书五经 , 揣摩八股文章 。很显然 , 这种八股取士的科举制是最终造成中国近代自然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
二、八股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但学术界对八股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也有另外一种评论 , 其主要论点列举如下:
首先 , 八股文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是适应应试学士阐发以“四书”为主的经文义理的需要而出现的 , 尽管结构程式化 , 但能发挥一种文体的特殊功用 , 如阐释经义、代圣人立言等 。它能以独特的结构和风味承载、透视作者种种思想情义 。
其次 , 八股文的风行 , 客观上推动了明清学术史上儒学研究少见的繁荣局面 , 从而一方面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 , 另一方面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发展 。
再次 , 八股文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才、学、识 , 它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可起到量才较智的作用 , 是明清时代进行作文“标准化”考试的一种手段 。
再其次 , 任何文章和发言往往沿用“起、承、转、合”这种程序 。这种语言次序是从实践中选择出来的 , 不能视之为八股 。
有学者指出 , 八股文这一经历明清两代 , 延续了500百思特网年的唯一教育、考试专用文体 , 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一不是这种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人 , 在漫长的历史时代中那些名人、学者、志士仁人如文天祥、于谦、李鸿章、沈钧儒等 , 今天尚均予以肯定 , 而培养他们的却是腐朽不堪的空洞无物的八股文 ,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不能解释八股文教育的作用 , 就无法理解这500年中各种人才的成长过程;不理解这些人物 , 又如何能较清楚地理解这500年的历史 , 尤其是与本世纪(指20世纪)衔接着的这段历史 , 难道这真是一笔糊涂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