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咏》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和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欲设,准备应急预案、以免当问题出现时措手不及,能够立即作出准确判断和恰当的处理 。
《花之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结构简洁、文质兼美的散文诗 。作者将自己当作花,花即是人,人即是花 。借花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光明,追求自由 。
在教学中教师营造了宽松谐和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适当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课堂上学生采用了自发的学认生字词,同桌互学、互检,默读、自由轻声朗读、仿读、浏览、细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完成了对课文内容花“咏”的什么的感悟、理解、讨论、表达、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学习课文时,每完成一个活动之前,总是让学生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如朗读时,声音大小适度,断句合理,拿书、站立的姿势正确等 。
细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批注,让学生说出对词语的理解、读文的收获、体会作者炼词造句的功夫,让学生画出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句 。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做到了目标指定的三维并重 。开课时,让学生背诵歌咏花或其他植物的诗,让学生体会“咏”字在课文中的歌唱的意义 。
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声情并貌的配乐朗诵、学生的配乐诵读,这些环节的设置无疑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很好的利用了自身和学生这两个互动的资源,给课堂增色不少 。
学习活动设计丰富是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 。课前搜集、整理、学习资料,课上交流、展示资料,学认生字词时同桌互读、互检、互帮互学,感知时默读、浏览、略度,精读时圈点批画,用各种符号表达自己的感悟、疑问、写出自己的理解,赏读、品读、评读等 。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态度积极、充分动手动脑 。

《花之咏》教学反思如何写?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我运用了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 。
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家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 。”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