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3个前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文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如何写?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其一,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
第二,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如何写?


《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样一个小故事 。课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组成: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结果 。故事通俗易懂,二年级学生能读懂故事的表层意思,但由于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趋于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体会深层寓意,对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针对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在体会本则寓言的寓意上,并采用“创设情境“来突破重难点 。预设与生成总是有距离的,执教完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有满意的也有遗憾的,下面把自己的感受反思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