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小石潭记》怎么写?( 六 )


1.背诵课文 。
2.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扬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2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
《小石潭记》
编写人:竹西中学戴乐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
教学设想: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 。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 。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 。“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 。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 。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 。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 。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
3.体会作者的感情 。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
3.齐读课文 。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