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树》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二 )


试教时,在指导想象围观者看到一个壮汉正在拥抱大树,大家会说些什么时,学生开始基本上是顺着我的备课思路来讨论的,他们都认为不知情的围观者首先会产生疑问:那人是谁?他为什么拥抱大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又会议论纷纷,赞扬丹尼尔的知错就改,称赞绿化管理局的严于执法,善于执法,夸赞那位写信的绅士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这时,有个男生大声说:围观者也会嘲笑那位壮汉,多傻啊,大庭广众之下去拥抱大树 。听了那位男生的发言,有些同学忍不住也点头赞同 。当时,我真想打断他们,提醒他们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这样一件事警醒大家自觉爱护绿化,保护大自然,而如此的嘲笑与全文的主题相去甚远,当然不能出现在文中 。但是,我又转念一想,试试把问题留给学生来讨论 。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象是合理的,现场确实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嘲讽,因为人的觉悟有高低 。但我又请学生假设,如果你在现场听到这样的讥讽,你会附和吗?很多同学马上举手说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会当场反驳,这怎么能说是傻呢?这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行为,勇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这样做,人们会因此更加尊敬他的……我因势利导,又请同学思考:现场的围观者,他们又会怎样说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围观者也会像我们一样对这位嘲笑者进行反驳 。我及时将“反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将围观者在一旁说的话写下来 。
针对这样突发的生成性问题,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讨论,真正把握文章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究,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
《拥抱大树》教学反思2《拥抱大树》一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文本的能力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形成 。为了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就必须重视语言因素,加强语言实践 。
到了四年级,学生有了初步的概括理解能力 。可以提出简要复述文章内容的要求,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较简洁地进行复述 。简要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也为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创造性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堂课中,我两次设计了复述的语言实践训练环节,一次为全文内容的概括复述,一次为“特别方案”这一单项的内容复述,因为地利用了清晰的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把丹尼尔拥抱大树这件事说得清楚 。此项训练既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又找到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