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学反思怎么写?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杨晓丽
《包公审驴》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智谋?为主题展开 。本文主要写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无奈将驴告到官府,包公利用驴能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地?审?驴捉住了小偷,表现了包公断案如神 。这则故事无论包公还是王五甚至小偷都使用了计谋,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正地方 。这则故事趣味性强?审驴?看似荒诞,实则包含了小人物的无奈和包大人为民做主,巧用计谋的大智慧 。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怎么写?】1、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部分,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 。在后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保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情况 。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帮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 。如:学生在课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问题:“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 。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 。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
2.在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意欲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要赞扬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谋 。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我备课设定的思路走 。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学生提到了偷驴贼、王五都用了计谋,并分析出偷驴贼的计谋用错了地方,而王五则用计谋帮助了自己 。
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还生成了很多的新情况:自主提问时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的问题;再读完课文结局后,还要小组合作表演包公审偷驴贼的过程 。如果一味的迁就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如果着重完成教学预设,课堂将会死气沉沉 。我们如何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双得呢?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值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怎么写?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瘦毛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 。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