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创作背景写法怎么样?( 六 )


创作背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 , 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 , 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 , 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 , 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 其余影响不大 。《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 , 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 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 , 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 , 可读性有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千字文》问世了 。
南朝时期 , 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 , 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 , 每个字一张纸 , 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 , 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 , 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
名人评价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 。
清之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 , 毫无舛错 , 如舞霓裳于寸木 , 抽长绪于乱丝” 。
胡适说他从五岁时就念过“天地玄黄 , 宇宙洪荒”两句话 , 当了十年大学教授以后 , 还是不理解以上两句话的意思 。
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 , 便《千文》之易 , 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 。”
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 , 有两个不足 , 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 。《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 , 堪称训蒙长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