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国十大著名戏剧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 二 )


地址:河南省
6、评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1935年正式使用评剧的名称 。它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910年前后,以成兆才为首的蹦蹦戏艺人以河北省东部滦州一带的对口“莲花落”为基础,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和剧目,后来又吸收京剧、皮影、大鼓等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并在演出中采用全套河北梆子乐器伴奏,形成评剧的基本样式,这一新兴的戏曲声腔剧种后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戏剧|中国十大著名戏剧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地址: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哈尔滨市
7、昆曲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 。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地址:中国
8、越调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 。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 。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 。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 。2006年5月20日,越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
9、吕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
地址:山东省
10、沪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戏曲剧种 。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 。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 。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 。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 。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