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史上四大“纸上谈兵”之人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史上四大“纸上谈兵”之人)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史上四大“纸上谈兵”之人】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 ,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在这方面有几位典型的代表人物 。
赵括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史上四大“纸上谈兵”之人

赵括大家都非常熟悉 , 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出自于他 。赵括(?-前260年) , 嬴姓 , 赵氏 , 名括 。战国时期赵国人 , 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赵括熟读兵书 , 但缺乏战场经验 , 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 , 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 , 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 , 改守为攻 , 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 , 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 , 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 , 实行反包围 , 使赵军粮道断绝 , 困于长平 。最后 , 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 , 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 , 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 , 英勇杀敌 , 被秦军射杀而死 , 四十余万赵兵尽降 , 后被百思特网秦军坑杀 。

马谡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史上四大“纸上谈兵”之人

马谡(190年-228年) , 字幼常 , 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 侍中马良之弟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 , 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 。马谡才器过人 , 好论军计 。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 , 每次接见谈论 , 从白天到黑夜 。
建兴六年(228年) , 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 , 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 , 而导致街亭失守 , 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
以上这两位大名鼎鼎 , 大家基本都知道 。下面这两位知道的人就少了 。就重点讲这两位了 。
殷浩
殷浩(303年―356年) , 字渊源(因《晋书》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 故改为深源) , 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 , 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  , 东晋时期大臣、将领 。年少时期便极富盛名 , 因精通玄理 , 常与叔父殷融探讨《老子》、《易经》 , 此二人唇枪舌战间 , 最终都为叔父甘拜下风 , 可见殷浩其人学识与见解都超出了其年龄局限 , 异常的清明高远 , 看透世事万物 。因此殷浩当时名声与赞誉极为盛大 , 被风流辩士们推崇至极高地位 。
《世说新语》中记载 , 镇西将军谢尚极为仰慕殷浩 , 特此上门拜访 。这回交流 , 殷浩不像往常口若悬河 , 句句精巧简练 , 却字字如珠 , 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效 , 且殷浩辩才时举止谈吐皆为文人雅士之谈 , 侃侃而谈 , 如清风徐来 。此时的谢尚生怕疏漏殷浩的金句 , 全神贯注 , 听得耳中记在心里 , 颇为费劲 , 一会儿功夫便汗流浃背 。殷浩见其状 , 从容地命人递上冷帕为谢尚擦拭 。殷浩仅年长与谢尚三岁 , 而谢尚竟礼遇殷浩如此 , 想必谢尚为殷浩头号粉丝了 。
东晋时期 , 大将军桓温掌握政权 , 简文帝有意重用殷浩 , 试图培养其势力抗衡桓温 , 故桓温和殷浩二人不和 , 常常斗得鱼死网破 。王羲之对此矛盾有意劝解 , 告诫殷浩大敌当前 , 隐逸国事为重 , 切莫与桓温意气用事 , 但殷浩并未听从 。
为了与桓温争得口腹之快 , 消极桓温灭后蜀的气焰 , 殷浩毛遂自荐 , 上书领军北伐 , 简文帝也正有此意 。然而殷浩实属文臣 , 口舌功夫了得 , 却仍是纸上谈兵 , 到了战场 , 换坏散去 , 暴露出了殷浩的自负 , 决策失误 , 用人不当 , 导致北伐军落败而归 。
死对头桓温趁机落井下石 , 上书弹劾殷浩 , 殷浩被贬为庶民 , 流放信安 。流放期间 , 殷浩常常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个字 , 以疏解心中烦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