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静而不争

生命,只有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不争,是人生至境 。
活得越糊涂的人,越需要用争执不休、较劲不止,来掩盖无能的底色 。
相反,心灵通透的人,与世无争,却能活出内在的丰富 。
01
一生太短,顺其自然
杨绛曾说过一句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
这首由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句,也可以看做是她一生的写照 。杨绛身上有一种温和淡雅的气质,与世无争 。
在这熙熙攘攘的世间,多数人都想着出人头地,追名逐利 。
可杨绛不这样,她读书写作,翻译治学,只是因为兴之所至 。她说她并不是专业作家,生平所作都是“随遇而作” 。
从散文、翻译到剧本、小说,每次都是“试试写写”,这一试,却试出了不少精品 。
她翻译的八卷本《堂·吉诃德》,后来被称为最好的译本 。
这位活了105岁的老人,静而不争,顺其自然 。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模样,认真的年轻,优雅的老去 。
有时,生活会让人感到心力交瘁,原因不在生活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心 。
静而不乱,静而不争,不争就少了烦恼,多了温和 。
人生短短一辈子,有什么值得争的呢?
和名利争,欲望就会膨胀;
和命争,平添负累;
和亲人争,势必疏远,得不偿失;
和爱人争,只能让生活多了琐碎,少了宁静;
和朋友争,只能让感情越来越淡,渐渐疏离 。
有时候,世间上的事,付出过,争取过就好,不必强求,也不必懊恼 。
不争不执,不抢不妒,就已经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了 。
安静下来,做自己吧 。打理生活,看看书,喝喝茶,留时间给自己,余生不长,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02
争赢了理,输了心情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
生活是轻松愉快,还是沉重苦闷,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该学着把心静下来了 。须知,格局越小的人,胜负心越重 。
生活之所以令人累烦,从来不是因为担子太重,承受不起,而是顾虑重重,惶恐落人之后 。
更有甚者,为了表面上的“不输”,只好无所事事,假装无所谓,消极度日 。
曾有青年请教一位长寿的智者:“怎样才能做到和你一般,健康又长寿?”
智者答道,“不与愚者争对错 。”
年轻人说,“不可能,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做到这一点也很难健康长寿吧?”
智者淡淡地说,“你是对的 。”然后既不反驳,也不理会 。
只有落败的公鸡,才需要时时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心境平和的人,因为“不争”而从容淡定,早就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