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喝汤的礼仪跟注意事项写法怎么样?( 四 )


[编辑本段]遇到意外情况
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用力过猛,使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水等等,应沉着不必着急 。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 。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送一付 。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
分享和共享
不管素食者是否愿意接受,据考证,古时候,人们聚居在一起共享食物是从共同分享肉食开始的 。个人在进餐时,如果只是植物——蔬菜、水果等物,他完全可以自己享用,不会担心其他生灵前来抢夺,大家也不会因此而聚在一起 。只有肉类作为主要食物,才会把众多的人吸引在一起 。这一点上,人类同动物世界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而且只要有肉吃,人们是不会相让的,大家肯定要争先恐后,所以才从分享到共享 。当然,这同当时大家共同打猎,回来后共同分享胜利果实也是分不开的 。所以,食肉是我们人类群体开始坐到一起,共同分享生活乐趣的重要事件 。人类掌握了用火以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人类和野兽彻底地分化了 。大家面对面地围成圈子,共同享受饮食的快乐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渐渐掌握一些技巧,烹饪技术不断提高,享用餐饮的手段也不断增加,对进餐的方式方法也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这种由于吃而进行的社会交往逐渐转变为共享美食,并成为人们交往的一种普遍形式、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 。人们已经不是为了吃而吃,美食聚会已成为接触交往,一起欢聚、共叙友情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种大家共餐的形式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 。每到聚餐时,大家共享其乐,巩固群体生活 。餐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说,桌和床开始明显分开 。如果,谁在家庭聚会、家族聚会或村镇聚会不被邀请,这对于他来说如同被判驱逐 。所以,聚餐不只是免除饥饿,这是证明他属于这个群体,而更重要的是促进群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谁也不可能只是以吃为生,每个人都需要同他人有来往,不论是亲朋好友或者生意伙伴 。所以,古代的节日不只是给那些饥饿的人分发食品,度过难关,恰恰相反,富有才可使我们举办节日,欢聚一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同进餐也促使大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礼仪也就作为大家必须遵守的一种规范和纪律而慢慢形成,餐桌礼仪的诞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每个人要想在群体里能同其他人有分享的机会,他也必须在这个群体里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也就是说有共享的资格 。一个群体里,都存在着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现象,而且,我们可以讲,任何其他交际场合都不如餐桌这一特定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地位的高低 。就坐在餐桌的每个人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的地位和身份所要求他表现出的行为和做法,这样他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容纳,才可被称为是个“文明”人 。正是因为有纪律、规矩存在,才给社会带来稳定和安全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按照社会对他的希望行事,接受礼节的约束 。按社会规范为人处事,也就是说,他做到了文明礼貌待人,他就会被社会接受 。克尼格*(knigge,1752~1796)先生在他的着作《与人交往》里谈到个人的表现并不是私人之事,它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人性的体现 。礼仪不是空泛的条条框框,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 。现在的一些餐桌礼仪主要来自他的理论或是在他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规范和礼节 。*克尼格adolph(friedrich ludwig)freiherrvon knigge1752年10月16日生于德国汉诺威附近的一个小镇,1796年5月6日故于不来梅市 。1769年开始在哥廷根市学习法律 。曾在国家机关的不同部门做事,特别是在国家高级法庭工作为他提供了进一步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机会和条件,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很多颇有价值的素材 。从青年时代开始毕生投入写作,其中代表作品《与人交往》(1788年出版)、小说《不伦瑞克之游》(1792年)等都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