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欣赏论文怎么写?( 五 )


《二泉映月》版本有好几个,个人觉得录音原版更真实 。毕竟是出于原作者,更能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感受,网友称《二泉映月》是阿炳的“自来腔”,“依心曲”,感觉确实如此 。《二泉映月》从开始的无奈叹息般的引子,到后来的倾诉性如泉水般流淌的语言,正是阿炳“自来腔”,“依心曲”的真实体现 。《二泉映月》就像是阿炳从心底流出的源源不断的“心泉”,他无人倾诉,于是他借《二泉映月》来抒发心底不尽的悲怆,诉说自己的身世 。听乐曲时,可以发现,整个乐曲的演奏基本是平缓的,延绵不断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有情绪激昂的地方,比如高潮部分,这或许表明阿炳倾诉了一段时间后想抗争来改变现实的情绪吧!
其实,阿炳先前是随父从事道教音乐的演奏,后来其父亲去世,35岁时阿炳又失明最后沦落为街头艺人 。流落街头后的生活是那样的凄惨,这与先前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许正是在这时,他才体会到劳苦大众的苦难 。我由此推测,《二泉映月》不仅仅是阿炳的“自来腔”,“依心曲”,而是对当时劳苦大众心声的一个缩写,而阿炳仅仅是他们中的一员 。由此可见,阿炳的《二泉映月》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创作背景的,正是这样的背景造就了阿炳的《二泉映月》 。
另外,我感觉听《二泉映月》越多,其悲怆性反而越发消减,我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情绪,一种美感 。这或许是残缺美吧,尽管阿炳失明,但是其创作出的《二泉映月》却感人至深,影响深远 。这种音乐的美与阿炳的残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阿炳的残疾丝毫不影响《二泉映月》的美,反而加强了其美感,让更多的人被其所感染 。
如果想真正了解《二泉映月》所诠释的深刻含义,就必须了解当时阿炳的心理状态,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阐明阿炳《二泉映月》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
唯有与阿炳当时心灵和心理距离的缩短,才能真正品味阿炳的《二泉映月》 。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无论你懂音乐不懂音乐都好,这个都不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你是用心地去听,去欣赏,去享受 。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没有急躁不安的心,不要带着这些 。试着放下所有的这些,放下自己的包袱,真真正正地,平心静气地,用你的心,去慢慢地聆听着,欣赏着,享受着,你会发觉,原来音乐真的很美的,原来音乐真的很写意 。
参考文献:《中国民族器乐赏析论文》王杰
《民族乐器之二胡篇》
《百度百科-二月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