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二 )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从这里,你会看到当时的西迁路线:沈阳—彰武台边门—辽通.—开鲁—阿鲁克尔沁—西乌珠穆沁—东乌珠穆沁—右翼后旗—中前旗—车臣汗旗—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阿尔泰—布尔津—和布克赛尔—察汗鄂博—额敏—博尔塔拉—巴尔鲁克—伊犁惠远城—察布查尔县 。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据记载: 当西迁队伍走到科布多一带,正值阿尔泰山积雪融化,数河俱溢,水深流急,不能行进,连日等待 。水退无期,只好取道绕科齐斯山而行,这时口粮已所剩无几,马、驼倒毙甚多,在粮食缺少、畜力不足、道路艰险、行军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管带协领阿木胡郎等一面咨文伊犁将军请示派人前来接济,一面带领官兵及眷属采集野菜充饥,继续百思特网前进,在6月,两队与前来接济的人相遇,领取到接济物资后继续赶程,终于于1765年(乾隆三十年)7月抵达伊犁,胜利地完成了西迁的伟大历程,长途的艰难跋涉,使这支庞大的队伍减员不少,但在途中还出生了婴儿350余名,清政府原规定西迁3年到达,由于锡伯族军民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仅用了1年零3个月(其中包括在乌里雅苏台休整7个月),行程万余里,提前到达了伊犁,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大壮举 。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事实说明;在我国56个民族当中,有一个人口不多却分居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古老民族——锡伯族,他们当中的一支人马历史上曾经从中国东北的辽河迁徙至最西北的伊犁河,万里跋涉,留下千古绝唱 。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迁徙很多,原因是由于战乱、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但锡伯族的西迁却是受命于朝廷,肩负着屯垦戍边的艰巨任务,并且很好的完成了历史壮举 。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了公元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前锡伯族家人生离死别的集会辞行;有了西行万里漫漫迁徙路上5000余人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的艰苦卓绝和感天动地;有了前后一年多时间在这条路上出生的400多锡伯族婴儿以及这些婴儿们生生不息的后代;有了锡伯人历时六年徒手开凿百公里河道引来伊犁河水使伊犁河南岸的茫茫荒原变成万倾良田的屯垦戍边壮举 。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锡伯族的西迁,是在交通工具非常落后,而且道路险阻、气候多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忍受着长途跋涉中的艰百思特网难困苦,日夜兼程,冒酷暑,顶严寒,风餐露宿,以顽强的毅力终于到达目的地,用行动和事实彰显了一心效命国家的锡伯族军民的历史功绩,也为新疆的和平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锡伯族西迁|乾隆谕旨下的锡伯族西迁史

关于作者:青青子衿皎月,中国旅游摄影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凤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专栏作者,乐途网旅行家及专栏作家,用文字与图片的方式分享旅途中的点点滴滴的美好,以及在行走中对生命存在的感悟和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