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怎么写?

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 。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里面还有很生动传神的人物,如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
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 。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 。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 。她有可爱的一面 。“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

读《朝花夕拾》有感怎么写?


在我国近代史上,曾经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 。在这令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个个优秀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的爱国精神,战场上一名名战士冲锋陷阵、前赴后继;战场外一群群宣扬民族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毛主席、周总理领导全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鲁迅、郭沫若的文笔揭露了一个个黑暗的现实……
《朝花夕拾》描述的是鲁迅先生儿时温馨的回忆和对当时黑暗现实的理性批判 。当我读到末尾《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让我感悟深刻 。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先生为给国人治病留学日本学医的故事,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促使他弃医从文,想通过文章来改变国人,唤醒国人,从而使祖国繁荣强盛 。文章中有一段反映日俄战争的场景,其中一名中国人给俄国做侦探,被日军俘虏后残害 。在一片日本人的“万岁”声中,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为日本人叫好,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清政府的腐败,任由它国践踏祖国的领土,留学生却为残害自己的同胞而叫好……这就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病” 。鲁迅先生只用了非常平淡的几句话,就揭露反映了一个个现实 。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思想,当然这篇文章也反映了藤野先生的敬业和对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情谊 。
鲁迅先生每当看到照片里的藤野先生严肃的神情,总是会更加勤奋地工作、写文章,为唤醒国人而不懈奋斗着 。“有的人死了,可他却活着;有的人或者,可他已经死了 。”这句话正是对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 。《朝花夕拾》表现了鲁迅先生“朝”与“夕”中的思想精神,表达鲁迅先生的心声,他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让我们深受鲁迅先生文采的熏陶、伟大革命精神的渲染、坚持不懈奋力抗争的激励 。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魂”,领着我们上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