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怎么写?( 三 )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鲁迅先生与同学们们心中的孩子气,当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着画 。也表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乐趣 。但是鲁迅先生也从侧面写出旧社会时先生的迂腐 。读到这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可能会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描写童年,读起来使我倍感到亲切,作者的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天真无邪 。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这一篇 。童年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可是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又勾起了我的回忆,“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我们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 。

读《朝花夕拾》有感怎么写?


正如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 。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年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花朵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采摘,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芬芳,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品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
鲁迅先生是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 。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 。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犷,多了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份大度气派 。他怀念在百花园里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只有那样的童年才有味儿 。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钻进百花园,知了在这里低唱,蛐蛐也会来伴奏 。鲁迅先生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的圆舞中度过的 。
从书卷里散发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把我也感染了,或许鲁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的一切话语虽平淡朴实,炽热的感情却是展露无遗 。他希望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 。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少年,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
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 。我认为大作家鲁迅先生的童年并不乏味 。他是绍兴人,乡下人,却像城里人一样去读书 。少了乡下孩子的不羁,多了一份知书达理 。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 。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仿佛这样的童年才有意思,相对下书斋里的生活就乏味多了 。于是他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和对读书生活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