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历史源流怎么写?( 二 )


与萧衍同为“竟陵八友”中人、时任萧衍记室(相当于秘书长)的任昉,也很喜爱周兴嗣的才华,经常对别人说:“周兴嗣如果没病,十天内就能当上御史中丞” 。
梁普通二年(521),周兴嗣病故 。
周兴嗣撰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专著百余卷,文集十卷传世 。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 。
《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 。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 。不仅汉民族用作儿童启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传到了日本 。
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 。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 。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梁武帝时期在建业(今南京)刻印问世的《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三字经》和宋代编写的《百家姓》还早 。《千字文》可以说是千余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 。明清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几乎家诵人习的所谓“三百千” 。过去有打油诗讲私塾:“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正是真实写照 。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 。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
《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 。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 。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 。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 。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 。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 。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