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塑化|人体塑化标本( 四 )


有学者认为,考古学家把人类骨骼视为没有生命的人工制品,和陶瓷、石碑没有两样,只是可供参考的研究对象 。但是每一具骨骼都曾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有思想、有尊严 。后人不应该打着“科学”的幌子,实则为了满足自己对其他文化的好奇心、医学上的探究欲或经济上的利益而擅自打扰逝者 。
人体塑化|人体塑化标本



埃及学家罗莎莉大卫和病理学家埃迪塔普博士在1975年检查1770年的木乃伊丨Manchester Museum
埃及木乃伊恐怕是被“消费”最多的古代人类遗骸 。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在2008年曾经展出未被包裹的木乃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时间和空间上的遥远距离似乎淡化了“木乃伊也是人”这一事实,大多数人只是把木乃伊当作奇珍异宝、珍贵的文物 。但是,历史自有其记载 。古埃及的文献明确记载了当时的人们希望自己死后遗体被葬在自己的国家,在自己的坟墓里不受打扰 。因此,将木乃伊从坟墓中挖出,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并运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展出,违背了古埃及人本身的意愿 。
在英国杜伦大学的哲学教授杰弗里斯卡里(Geoffrey Scarre)看来,在我们这个时代,木乃伊成为了一种资源,一种活人用来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不是尊重死者的表现——关于死后如何安置遗体,我们理应赋予死者发言权 。
自体圣像
目前,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的人体塑化标本全都是由医学院校的解剖尸体制作而成 。解剖尸体的最百思特网初来源是“无主尸体”,也就是因为冻、病等各种原因死亡而没有亲属认领的尸体 。虽然有不少博物馆的参观者曾表达过捐赠遗体的意愿,但根据相关规定,只有红十字会以及红十字会认可的机构才能接受遗体捐赠 。
果壳的一位编辑在参观过生命奥秘博物馆后就想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博物馆,希望死后能被做成塑化标本 。她没选择器官捐赠,因为觉得“器官捐赠能帮助到的人数有限 。在博物馆里‘做’科普,受益的人数是无限的,还是挺有意义的 。”
哲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这段话完美地体现了功利主义效用最大化的思想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1769年写道,希望“人类将因我的死获得些许益处,死后还有少许机会为生者作贡献”。在《自体圣像——死者带给生者的更多益处》一书中,边沁提出,人死后肉身有两种用途:短期的和永久的,前者体现在“理论解剖学和实践解剖学”方面,后者体现在“防腐和雕塑”方面 。他将自己的遗体托付给朋友托马斯索斯伍德史密斯(Thomas Southwood Smith)博士 。在边沁死后,史密斯博士遵循其意愿,在一家剧院的舞台上当着边沁的追随者和医学院学生的面,公开解剖了尸体 。解剖完后,史密斯博士将骨骼重组,对头部进行特殊处理,按边沁遗嘱要求,给骨架穿上“我经常穿的黑套装”,坐在“我生前经常坐的一把椅子上”,手持“我晚年常用的手杖”,然后装进“一个合适的盒子或箱子” 。
人体塑化|人体塑化标本



边沁“自体圣像”的头部并非真实头部,而是被蜡像代替,原因是当时的脱水技术不能将头部保存得栩栩如生,地上放的是保存过程里受到损毁的头部 | preservedproject.co.uk
边沁认为,没有任何事物能像个体自身一样与自己类似,因此死者的遗体应该作为个人最接近的象征物保存下来 。一个人往往被用各种方式描绘,比如绘画、雕塑等,对尸体的保存使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形象 。边沁将被保存下来的尸体称之为“自体圣像”(auto icon) 。
每每穿过学院的主楼回廊,Vicky都能看到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边沁身穿黑色礼服,持手杖,戴着一顶草帽,端坐在桃花木的盒子里,在死后的几百年里,仍代表着他自己 。
人体塑化|人体塑化标本



存放在UCL的边沁自体圣像 | preservedproject.co.uk
在自愿捐赠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将人体塑化标本看为现代版的自体圣像?毕竟生物塑化技术的发明者哈根斯常年戴一顶帽子,正是受到边沁的影响 。比边沁更进一步,由于新技术的运用,不光是骨架,人的绝大部分肉体都可以保存上千年 。然而,边沁预先决定了自体圣像的穿着和姿态,而更多塑化标本的身材、表情、动作、姿态等等,却与个人意愿无关 。那么,如果标本是“他”,他代表的是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