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怎么写?( 九 )


总之,本节课,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建构知识模型,并学以致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

数学《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怎么写?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的教学内容 。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编排意图 。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高和底,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学生通过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中分辩出三角形 。例题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着重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 。抽象出概念 。例题2:着重于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是“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它可以让学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
3、我的取舍 。
为了让学生探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的奥秘,我除了让学生动手“拉一拉”,还增设了“摆一摆”的环节,即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唯一的,因而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虽然四条边确定,但可以摆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因此平行四边形不具备稳定性,而是具备容易变形性 。
这一环节将会花去比较多的时间,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将三角形的底和高淡化处理,放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现,作为下一节课的引申 。
4、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
(2)通过拉一拉、摆一摆的实验,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
教学难点:同上 。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操作发现法 。
三角形的概念、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手摆一摆、拉一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它的特征 。
2、讨论法 。
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即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 。学生动手、动脑,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