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道哉典故出自哪里?何足道哉什么意思?

199年,汉献帝秘密发布衣带诏,董承邀请刘备加入,刘备还几番犹豫 。后来曹操邀请刘备煮酒论英雄,把刘备吓了个够呛,但也因此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所以答应董承加入 。结果计划遭到提前暴露,刘备出逃,曹操派刘岱等人缉拿刘备,好在刘备当时已有数万兵马,击退了刘岱大军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何足道哉,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
何足道哉典故出自哪里?何足道哉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发生在王忠和刘岱征讨徐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张飞和刘岱 。原文如下:
玄德曰:吾恐翼德躁暴,杀了王忠,故不教去 。此等人杀之无益,留之可为解和之地 。张飞曰:二哥捉了王忠,我去生擒刘岱来!玄德曰:刘岱昔为兖州刺史,虎牢关伐董卓时,也是一镇诸侯,今日为前军,不可轻敌 。飞曰:量此辈何足道哉!我也似二哥生擒将来便了 。玄德曰:只恐坏了他性命,误我大事 。飞曰:如杀了,我偿他命!玄德遂与军三千 。飞引兵前进张飞每日在寨前叫骂,岱听知是张飞,越不敢出 。
飞守了数日,见岱不出,心生一计:传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间却在帐中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打了一顿军士得脱,偷走出营,径往刘岱营中来报劫寨之事 。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遂听其说,虚扎空寨,伏兵在外 。是夜张飞却分兵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 。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王忠和刘岱奉曹操之命征讨夺回徐州的刘备 。在首战的较量中,关羽生擒王忠 。张飞见兄长立功,便叫嚷着要出战歼灭刘岱 。不过,刘备交待给张飞的任务却是一定要活捉刘岱 。此后,张飞率领三千兵马出战,刘岱坚守不出 。张飞想出一个计策,故意鞭打士卒,公开声称夜间将偷袭刘岱营寨,暗中故意让这名士卒逃走 。该士卒逃到刘岱营寨后,将张飞即将偷袭的消息告诉了刘岱 。刘岱深信不疑,在营寨外设下埋伏 。谁知这恰恰中了张飞的计策 。张飞佯攻营寨,将刘岱的伏兵团团包围,最终将其活捉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张飞口中的何足道哉,意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中的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 。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
小说中提到的王忠和刘岱征讨徐州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冑,举兵屯沛 。遣刘岱、王忠击之 。《三国志.先主传》亦称:先主据下邳 。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 。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 。不过,这场战斗的结果并非小说中所言的王忠和刘岱分别为关羽、张飞活捉,而是简简单单地两个字:不克 。这既意味着这场仗义刘备的胜利而告终,同时也说明两人并未被活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