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会让我们更懂伦勃朗吗( 三 )


AR帮助观众对于作品拥有更多的自由度 , 不仅体现在观看角度和观看方式上 , 更呈现在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上 。AR技术使得艺术拥有更多的发生场景 , 甚至可以走入街头 , 参与到生活场景中去 。纽约的新美术馆与苹果品牌在去年推出了一系列艺术AR体验 , 这个项目挑选了七位艺术家的作品 , 并投放在伦敦、旧金山、纽约、巴黎、香港、东京等全球六个城市 。
通过手机 , 人们将会看到Nickcave所创造的奇怪的外星生物在城市建筑上跳舞 , 或者是城市上空漂浮着John Giorno创作的有趣的短语 , 抑或是CarstenH?ller提供了一个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 。在以上六个城市中 , 观众可以到指定商店报名参加苹果与新美术馆共同策划的城市公共艺术项目AR [T] Walk 。艺术欣赏的地点转变为城市中的苹果零售店 , 这一场美术馆与科技公司的合作 , 真正完成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美术馆更为苹果用户提供在线的AR教学和工作坊课程 , 扩展艺术的接收边界 。
实现参观者的最大程度介入 , AR体验或成美术馆服务的未来趋势
事实上 , AR技术在很多历史类博物馆中已被广泛运用 , 它们通常被用来为参观者呈现藏品被还原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场景 。AR技术的核心正是基于“增强现实体验”的原则 , 那么在美术馆的场景中 , 我们不免思考 , 到底要增强什么体验 , 又为何要增强 。
在美术馆的AR应用场景中 , 如果过于受限于技术的视觉效果 , 不免落于将艺术简单化为有趣体验的营销陷阱 , 真正值得惊喜的 , 是AR如何改变了创作者和参观者之间的单向关系 。在上述伦勃朗的解剖课中 , 参观者通过技术拥有了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上帝视角 , 在新美术馆和KAWS的案例中 , AR甚至给予参观者改变城市景观的权利 。虽然这一权利似乎只实现在虚拟空间中 , 然而在如今人们逐渐越来越习惯于在各种虚拟空间中收获关注和乐趣的趋势中 , 这样的创作艺术的自由似乎已足够让人满足 。
虽然美术馆对于AR技术作为创作和传播手段的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 , 这其中包括至今十分模糊的艺术作品版权使用的问题 , 以及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开发技术等等 。但相信通过虚拟体验在美术馆的现实空间中实现参观者的最大程度介入 , 完成观众从参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 也许将成为未来必然的趋势 。
【AR会让我们更懂伦勃朗吗】同时 ,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AR所牵涉到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 在愈加模糊的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 人们的亲密关系是否会被改变 , 人们的生活场景是否会被重塑 , 以及艺术家们如何回应对于未来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