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托物言志诗句( 二 )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 。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 。
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
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诗文解释】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
【词语解释】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 。
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 。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
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 。
3.描写托物言志的诗句托物言志的诗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4、《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5、《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4.托物言志的诗句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 。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 。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
诗三四两句化用朱淑贞“宁可抱头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的诗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 。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 。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