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的例子( 三 )

就很少再有心思琢磨乱七八糟的事情 。
人是不能一心多用的 。
知足常乐的例子(5):
知足常乐的例子:弘一法师
近代的弘一律师淡泊物质随缘生活 。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载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 。”他却说:“还能够穿用还能够穿用 。”
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有人推荐说:“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 。”他如如不动地说:“没有关联只有几只而已 。”
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
一个有悟境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所系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 。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安 。
记得以前刚出家时寺院正在大兴土木我带着一脸的幼稚与佛法的痴情在石头、土、木头、水泥中我在慢慢地长大 。庙很穷和尚更穷我们一个月的单钱是五块钱这在此刻简单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是罪业深重的我每当手中拿到这五块钱的时候我就开始生病总是有点小毛病 。当五块钱花完的时候病也就好了 。
当寺院给我每个月十五块的时候我的病也更大了如胃病之类 。但是花完这十五块的时候病也会好的 。这样半年下来我都要求师公不好再给发钱了 。
但是我却觉得那时是我生命中的最快乐的 。为了学习早晚功课每一天抄几句《楞严咒》带在身边每当工地休息时我便背几句 。没想到两个月后我竟然学会《楞严咒》了 。那时刚出家的我真的对什么都不懂不好说佛法就连那些活如挑土、混水泥、种菜、采茶等我根本一窍不通 。善知识难遇我的第一个启蒙师父就是界参师父 。他很慈悲他似乎什么都懂佛教的敲打唱念做人的方法……他更是干活的能手在他的带领下我才慢慢地学会了各种技能 。
界参师父是我们几个小和尚快乐的来源每当在山上挖地或砍柴时我们都跟他学习唱赞 。那时当那嘹亮的梵音回荡在大山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天真的我们在那红尘不到的深山里只有早晚功课只有那大汗淋漓的体力劳动;没有音乐没有电话、电话没有报纸真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却觉得无足的幸福、快乐 。
正因简朴的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没有激烈的竞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体味着从容的人生乐趣 。
“知足常乐”意味着我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能够在这个位置尽最大潜质地找到自己的快乐 。因此“知足常乐”并不是一种消极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正确地反映而且提倡一种用心的“敬业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