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诗词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有哪些( 二 )


南宋末年徐君宝之妻所写的一首词,词人在词中对自身被掳艰危之现实,着墨尤多,而寄之以对文明的追思之中,对祖国沦亡亲人永别深致哀悼,写南宋文明之繁盛及横遭蹂躏 。
徐君宝妻是岳州人,她被元兵俘获至杭,被安置在韩蕲王府 。从岳州到杭州,遭到数次侵犯,她都用计得脱 。主人因她貌美,不忍杀她 。
终于有一天,引得主人大怒,想要用强 。徐妻巧言先祭丈夫,再嫁与主人妇 。在换妆焚香,祭祀完毕,作词于墙壁上,遂投池而死 。
公元1274年(咸淳十年)元兵自襄阳分道而下,不久东破鄂州 。公元1275年(德祐元年)三月,南陷岳州,“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长驱直入的蒙古兵占领了繁华绮丽的汉上江南,如风暴横扫落花 。
从起笔写南宋文明之繁华,笔锋一转,写元兵大兵南侵,“风卷落花愁”,表达了词人对国破家亡之恨和自身被掳之辱的无限悲慨之情 。
笔锋一转,女词人以包容博大的气魄和卓越的识见转写宋代历史文化大悲剧,笔力不凡,也表现了女词人超人一等的思维安位 。当女词人作此词时,已被掳至临安,临安被陷之景,其触目惊心悲慨之深,是可以想见的 。
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谚语古诗词窗前月色柔洒
笔墨淡影如纱
绘图一幅墨画
慨叹小巷人家
轻风细雨飘下
又是一地落花
桥上白马轻踏
桥下扁舟木筏
碧空孤雁南下
柳絮随风飘撒
古道苍颜白发
不知心系谁家

行者畅饮美酒
似言不尽的话
栈道屋檐楼下
谁者弹弄琵琶
琴声悠扬断肠
吐诉心中牵挂
青山落日彩霞
榕树鸟儿嘲哳
墨迹行云流水
色调和谐挥洒
独步斜阳西下
灯光倒影繁华
查阅西湖十景的资料,选择一处景观名字,分析其含义和妙处(1).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姗姗来迟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魄 。
(2)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 。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
曲苑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枣--八艺社所在地 。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
(4)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 。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 。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