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路+诗词 战国的军事家( 七 )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 。他虽有出色的才干 , 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 , 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另外 , “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 。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
文学成就: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 , 写政治 , 写哲理 , 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 , 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 , 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 , 可以说 , 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 , 他都写入词中 , 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 , 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
词之外 , 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 。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 , 笔势磅礴 , 充满豪情 。他能用形象的比喻 , 有力的证据 , 严密的论证 , 和鞭辟入理的分析 , 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因此 , 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 , 只是为词名所掩 , 不为人熟知 。
忠路+诗词 战国的军事家

扩展资料
主要经历:
辛弃疾(1140-1207) , 字幼安 , 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爱国词人 。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 ,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 , 任掌书记 。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 , 高宗召见 , 授承务郎 , 转江阴签判 , 他不顾官职低微 , 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 , 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 , 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 , 均未被采纳 。
后任司农寺主簿 , 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 , 任职期间 , 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 , 训练军队 , 奖励耕战 , 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 。后被诬落职 , 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 。
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 。在镇江任上 , 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 , 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 , 落职 。一生抱负未得伸展 , 终因忧愤而卒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 , 谥号忠敏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辛弃疾
夏姓为何不出人才 , 看上下五千年 , 夏氏就没出过什么人才夏姓名人
夏 育
卫国名震遐迩的勇士 , 据说他力举千钧 , 能生拔牛尾 。
夏无且
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 , 由于"以药囊捉荆轲" , 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 。
夏贺良
(?—前5)西汉重平(今河北吴桥南)人 。甘忠可**** 。哀帝时 , 任待诏 , 谓汉家气运已衰 , 需改元易号 。哀帝采其建议 , 以建平二年(前5)为太初元将元年 , 自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 , 借此欺骗人民 , 企图挽救西汉垂危的统治 。不久以“反道惑众”罪 , 被杀 。
夏 勤
东汉人 , 历仕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司徒等职 , 以才干见称 。夏姓
夏 恭
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 。依据史籍记载夏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 , 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 , 可谓桃李满天下 。
夏黄公
鄞(今浙江省宁波)人 , 西汉隐士 。曾避秦匿商山中 , 为“四皓”之一 。
夏 瞻
晋代杰出画家 , 工于人物、神像 。其作品被载入《历代名画记》及《图书集成》等书中 。
夏 圭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 , 南宋杰出的画家 。早年工人物画 , 后以山水画著称 。并与马远同时 , 号称“马夏” 。画风洒脱 , 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 , 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 , 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 , 时称“夏半边” 。
夏承皓
(956—1004):夏光庭(夏远)八世孙 , 派名嘉灵 , 字承皓 , 又字灵石 , 号素葊 。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丙辰三年(公元956年) 。北宋真宗太平兴国初(即公元976年-983年)上平晋策 , 补右禁卫 。宋真宗景德甲辰元年(即公元1004年)契丹内寇 , 公由间道发兵 , 夜与契丹遇于河朔 , 力战虏骑 , 卒于阵 , 褒赠崇仪使 。以子竦贵赠封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 封魏国公 。北宋仁宗天圣癸亥元年(公元1023年)奉诏招魂 , 御葬河南汴梁祥府县东 , 敕建旌忠香火院 。北宋仁宗庆历间(公元1041-1048年)复奉敕建芙蓉祠于长庆里(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长庆村小白水东南)以祀 。事实详《宋史》、《江西省志》、《九江府志》、《德安县志》及秘书堂《夏氏宗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