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杜甫诗词鉴赏 杜甫绝句诗歌鉴赏( 三 )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 。这一天,风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外界的景物 。
最先引起诗人注意的是黄鹂的只有两个,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声泣语,比唱歌还要动听 。诗人又把目光投向水边上的沙滩,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它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丽的天然画,而黄鹂的叫声,白鹭的动态,更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 。诗人足不出户,却好像置身在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之中了 。
草堂的四壁并没有限制诗人的视野,更没有妨碍诗人的想象,反而给他的观赏增添了几分艺术情调 。那终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不恰好成为一幅山水壁画?那停泊在门前的几艘航船,听说正准备扬帆万里,定然是下岷江、转长江、远到东吴去吧!西岭远隔百里,却说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门外,又说它要远下东吴 。远景把它移近,近景将它推远,在远和近的推移变化之间,千秋西岭和万里东吴,全都聚拢到诗人的草堂跟前来了 。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 。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 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6%C5%B8%A6%B9%CA%C0%EF%CA%AB%B4%CA/blog/item/01e61656a8a0bdc9b645aec5.html
杜甫 阁夜 赏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
《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
全诗如下: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译文如下:
年中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
西郊杜甫诗词鉴赏 杜甫绝句诗歌鉴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审言之孙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 。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阁夜
杜甫 吹笛 的赏析《吹笛》【唐】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赏析】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一年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
首联扣题起兴,由听到吹笛声而引发感怀 。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 。《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 。”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 。又《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 。古笛曲广为流传的有《落梅花》、《折杨柳》、《关山月》等,皆为思乡之作 。月明风清的秋夜,本是适于亲人故友欢会的良辰美景,而今夜,这凄恻哀伤、声声彻耳的“断肠声”,却只能使人更感寥落、凄清了 。“谁家”两字,以问语写听者“我”的感受,情味悠远 。“巧作”一词,是言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似乎把“我”的满怀乡愁,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 。这一设问陡起波澜,借他人之笛音写自己之乡思,极具共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