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杜甫诗词鉴赏 杜甫绝句诗歌鉴赏( 四 )


颔联紧承首句之 “风”“月”二字写,虚实相生 。一写声象,“律吕相和切”照应上句的“巧”字,写笛音之悠扬宛转,这是写实;一写景象,“月傍关山”,写明月映照关山的图景,诗人在缠绵悱恻的笛音中神游万里关山,思绪如同这澄澈如水的月光漫漶开去,这是虚写 。“律吕”又作“吕律”,我国古代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 。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 。此处代指柔婉、和谐的笛音 。“几处明”三字下得奇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照关山,自有明暗、浓淡之别;而以“几处”问之,实则是人心的悲喜甘苦之反映 。
颈联由“关山”二字再次衍发联想 。上句遥想当此中宵月明之际,胡骑行军北归的场景;下句是写诗人听了这笛曲之后,萌生出南行的愿望 。上下对仗工稳,由远及近,以胡人之北归来映衬“我”的思乡之切 。明朝李东阳的《麓堂诗话》说这两句“清绝”,主要是就此联意境的清幽、窈眇而言的 。在古诗中,月色、笛声、江南常连缀一起,表达幽怨的乡思之情 。如唐代诗人李益的《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尾联道出全诗主旨,“故园杨柳今摇落”是客居异乡的诗人对“故园”风景的悬揣,想必在如此萧瑟的清秋时节,杨柳早已枯黄、零落了;可是“我”,还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是以杨柳之衰映衬自己的迟暮之悲 。结句以反问收束,如何在忧愁的煎熬中度此余生呢?这一自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全诗善用烘云托月之法,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诚如清·吴乔《答万季墅诗问》之谓:“……前六句皆兴,末二句方是赋,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 。” 值得注意的是,本诗多用问句,或兴感、或写景、或抒情,将乡愁国忧与感时伤世之情表达得尤为酣畅 。
杜甫在成都四年内创作的诗句有哪些?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PS: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战乱流离成都期间,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居住.他在这里居住了的4年期间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西郊杜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原意:闹市之中,有一座桥,高高耸起,两岸垂柳依依 。沿着江边小路漫游,一路梅香扑鼻而来 。“市桥”是视觉之美,“梅香”是嗅觉之美 。“官柳”并非官家所栽之柳,而是公众观赏之柳 。
情感: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之情 。
杜甫的诗歌有哪些特点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 。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 。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 。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 。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 。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 。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 。
第四、创造地运用各种诗体,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 。他的古体诗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 。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杜甫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全面发展和完善了诗歌体裁,真正做到了众体皆备 。将五言古诗这种诗体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并发展了律诗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