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好房子的诗词 文学与建筑

在人们的印象中 , 如果把建筑比作钢筋铁骨的硬汉 , 那文学就该是位柔润窈窕的姑娘 , 二者乍看并无太多相似之处 , 其实质却是融熔共通 , 相互启迪共造的 。赋予了文学气息的建筑就不仅仅再是钢筋水泥的冰冷摞叠 , 而是一个有灵魂的巨人 。同样 , 文学汲灵感精华于建筑 , 把每一处美丽的楼宇茅舍创作糅合为一组动人的故事 。
贾平凹曾写道“国无精神者颓 , 人无精神者废” , 大抵建筑也是这样的吧 , 没有文学内涵的建筑是空洞和缺失灵魂的 。红楼梦中 , 大观园的每处亭台必得题字 , 这是建造建筑的一个步骤 , 一个没有题词的建筑是未完成的 。
在文学这片广袤深沉的土地上 , 遍植着灵感启迪的花朵 , 俯身可取 , 撷取皆是 。在中国古建筑中 , 瑞兽装饰艺术既是生活内容的反映,又是民风、民俗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审美理想的真实写照,在这里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以“祥禽瑞兽”为主题内容的吉祥装饰纹样在建筑构件上随处可见, 这种建筑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准则,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 。文学之于建筑的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古建筑中 , 在世界各国建筑中也皆有体现 。
巨柱一直被西方世界赋予神性内涵  , 极受重视 。一代代建筑师反复权衡比例、精心推敲形式 , 终于在古代希腊走向了规范化 , 确定下三种固定的类型来:多力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它们每种皆有其固定的格式与比例 , 极严谨、精致之能事 , 以至于一度被后人认为是西方世界不可更改的建筑艺术法则 。这与其写实主义、理想主义的艺术取向和执著认真、穷究物理的文化性格是分不开的 。
我们阅读建筑 , 往往能得出反超于建筑之外的视觉享受和精神洗礼 。美的建筑经人的建造 , 再受时间的洗礼 , 成美术与历史地理之和 , 不能不引起赏鉴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合 , 神志的感触 。
《诗经·小雅·斯干》写道:“殖殖其庭,有觉其盈” , 就描写古人对造好房子的赞美 。又赞美建造好的房屋的屋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亭台楼阁可以引发着文人的思维 , 催化蕴积于胸的意绪心态 , 提供抒情写志的媒介。对建筑的描绘、赞美、并通过建筑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感情 , 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王勃的《腾王阁序》 , 杜牧的《阿房宫赋》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以建筑为抒情的对象 , 由对建筑的描绘来表达着作者的各种思想和感情 , 因此可以知道 , 建筑既具有文学意蕴 , 建筑又能蕴生文学 。
“行有余力 , 以至于学文” , 文学是林徽因事业规划之外的一笔额外收获 。谈到文学与建筑共通 , 林徽因 ,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奇女子 , 自然不能不被提起 。她不是个只知红妆施粉的街巷女子 , 而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和文学家 , 有着在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双重造诣 。夏铸久先生曾有评价:“林徽音的建筑史写作 , 文字动人 , 使得一种技术性的写作 , 也充满了热情 , 以带有深情之语句 , 肯定的口气 , 鼓舞读者之感情 。”纵观营造学社先辈们的有关建筑学术方面的论文 , 她的“平郊建筑杂录”显然是其中最充满激情优美的 。
建筑与文学从来是可以溶于一炉的 。建筑可以成为文学描写的对象,文学可以为建筑增辉 。文学可以成为建筑的装潢材料,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文学可以为建筑做永久性的广告,从而增加建筑的知名度;文学为建筑提供艺术匠心,间接开拓建筑设计思路 。了解文学如何为建筑增辉,可以知道建筑与文学的关系,建筑从文学中吸取文化营养,丰富建筑自身的文化内涵 。
从古至今 , 文学与建筑文学艺一直是联连贯通的 , 文学艺术与建筑艺术有着共通的语言 , 也有着沟通互取的必要 。不论是建筑还是文学 , 如果离开了相互的启迪与包容 , 都不可能被正确的理解和开发 , 只有将文学与建筑放在同一坐标下研究才会诞生出伟大的作品 , 像两株连理的长生木一样共荣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