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医养生的诗词 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1、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释:与其在有了疾病之后进行治疗,不如在得病之前好好养生 。)
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葛洪(释:修养声息需要做到谨小慎微的事情,不能因为是小收益就注重,也不可以因为小损伤就不去防备 。)
3、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释:养生最为根本的事情就是做到不受到损伤 。)
4、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释:修养生息的关键之处在于不要长时间行走、长时间坐着、长时间躺着、长时间的用眼看、长时间的听 。)
5、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释:善于养生的人注重内在的保养,不善于养生的人只注重外在的保养 。)
6、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释:经常服药疗养,不如多做好身体的保养 。)
描写中医养生的诗词 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扩展资料:1、精神养生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
2、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
3、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
关于中医的古诗医者仁心
胡秉言
医者有仁心,
慈悲济世人 。
悬壶轻己利,
德品胜黄金 。
中医
胡秉言

【描写中医养生的诗词 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望闻问切了玄机,
草菌虫石祛恶疾 。
砭灸针拔除百病,
理法方药胜今医 。
麻烦大家提供一下关于养生的古诗,要求有作者名和所在的朝代1.曹操
魏武帝曹操也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 。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诗中以长寿的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 。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同时,这首诗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也是曹操留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 。
2. 苏东坡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