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诗词大会,领略感受 中国诗词大会读后感500字( 四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九):生活处处有诗意
最近出门散步,总能瞧见青石板上落满了星星点点米粒一般的桂花,萦绕在侧的也都是甜甜的桂花香,那种浅浅淡淡的香气就那么飘到鼻子里,让人微醺又很享受 。很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搜肠刮肚,倒觉得古诗词更能妥帖的表达心意 。
“花味袭人露浅黄,不看姿色闻秋香 。”“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 。”
其实,平日里的这种情境特别多,一夜忽来的春,天高气爽的秋,再细碎到波光粼粼的水;洒满庭院的月光;还有漂泊在外的离愁;美好的爱情、友情……
这时候,就会发现古诗词的妙不可言,因为什么都不能比这更好 。言简意丰,意蕴悠远,随口念出一句,就能很合时宜的熨贴人心 。
最近在读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下两册书将电视节目中的个人追逐赛、擂主争霸赛、飞花令搬进了书中,让关于诗词的内容不再那么单调古板,多了许多趣味性 。里面除了有完美的赏析,还有好玩儿的答题机制,闲暇翻上几页,倒也有趣 。而且越翻越觉得生活处处是诗意 。
说到美丽的景致,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说到抒情,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都不过寥寥数语,却能道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与情谊,实乃古诗词的一种特有境界 。
而且《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还解读了我们平时很多刻板印象的误读与曲解 。
像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一直把“蓝”理解为“蓝色”,然而实际上,这首诗中的“蓝”是一种水草,叫“蓼蓝”,为碧绿色 。

【第4期诗词大会,领略感受 中国诗词大会读后感500字】

还有《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们也一直认为这是浪漫的场面,而实际呢?其只不过是为了衬托后面归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悲伤之情 。
说起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也是在怀孕后重新正视起来,每次读诗都心下沉静 。宝宝出生三个月后,每天读一首诗词和童话给他,小人儿总能很认真的听,还望着我笑 。那么小的宝宝自然不懂我在干嘛,可是诗词自有它的韵律,光是读出来就很动听了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有琴瑟和鸣把诗词唱出来的习惯,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知乎曾经有段时间有个热门话题就是关于要不要孩子背诗词,一部分人觉得学诗词没必要,小孩子纵使熟读熟记也是无用功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古诗词这个东西就是如此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读多了,自然悄悄在内心扎了根 。有一天当你真的触景生情,脑中冒出曾经读过的诗句,才会意识到它的妙不可言 。秋天了,一场秋雨一场凉,周末在家不出门,泡一杯热茶,啃一口月饼,看看这书,倒也是有滋有味,生活处处有诗意,诗意在人心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十):诗词是我闲常事——从诗词谈到《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
对我来说,读诗还有作诗都是闲常事,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闲时,忙时,都可取一册诗词集来读,翻他几页,看他几首,都是一种消磨岁月,增进自己的方式;遇云,遇雨,遇月,都有一种诗情在胸中激荡,于是不能不吐而为诗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诗的民族 。从《诗经》到《楚辞》,到诗,到词,到曲,诗文化从来不曾断绝,一直在流传,几千年的岁月下来,中国的诗文化从未变色,也从未改变,中国人是最脚踏实地的民族,也是最诗意浪漫的民族 。诗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基因,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处境,都可以发而为诗 。只要有诗,人总不会绝望,就总有路,我想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五千年而不绝,诗的功用是绝不可忽视的 。
所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我一有时间都会去看看 。这次又遇到这个节目出了书,所以也自然地要翻来看看了 。怎么说呢,就像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播出以来,引起的争论就不小,因为这个节目实在是有些别致的,和别的综艺节目都不太同,而又不是严肃的诗词讲坛,所以质疑的人不少 。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时,我也有一种直觉,觉得这本书引起的争论恐怕也不会少,因为从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实在是有些别致,里面的内容和传统的书大不一样 。传统的书一般是只提供知识,人是不能和书互动的,这本书却可以让读者和这本书发生互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我是比较欣赏这种做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