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怎么写?(13)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牢 , 不系统 , 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 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 , 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 ,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 , 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因此 ,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 不能及时掌握知识 , 形成技能 , 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 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 , 导致学习分化 。
(三)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 , 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 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 , 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 , 有的则慢一些 , 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 , 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 ,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 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 。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 。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 , 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 , 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 , 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 。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 , 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
针对以上对数学学习分化产生原因的分析 ,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研究控制数学学习分化教学对策 , 以下谈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控制数学学习分化的有效教学行为 。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 , 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 ,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可以说 ,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做到这一点 , 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 , 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 , 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很多:1、创设问题情境 ,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备课时充分考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需要 , 专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这里要防止优秀生“抢食”) , 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3、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 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 。4、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 。5、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