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怎么写?( 七 )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很多遗憾 , 比如 , 学生在交流中还缺少层次性 , 说明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够 。交流过后教师还缺少必要的梳理 , 如果能够随着学生交流的不断深入 ,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的印象 , 即:课题中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她的容貌上 , 更体现在她的伟大成就上 , 科学的精神上 , 高尚的人格上让居里夫人的形象镌刻在学生的头脑当中 , 让文中的语句活在学生的语言中 , 这样我想就更好了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怎么写?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 , 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 。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 。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意含 , 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 , 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 , 第一感觉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 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孩子们情感 。尽管教师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孩子 , 但是感觉孩子们一直很拘束 , 不能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课堂生活 。仔细分析原因有三:
1、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情感感受能力估计不足 。没能在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区激励 。
在刚刚开课的时候 , 想让孩子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 没想到孩子们一脸茫然 , 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 , 显然被我的问题问住了 。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 仍然没有期待中的反应 。只好自己将对课题的感受与孩子们分享 。试图暗示他们面对一个陌生的课题应该有自然产生疑问的习惯 , 即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这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感染 。
2、内容容量过大 , 仍然有想求完整的心态 。所以没有给学生留更多时间阅读、思考 。
尽管一再告诫自己课堂节奏应该按着孩子课堂的发展韵律来把握 , 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又犯了毛病 。此刻更能感受老师们上公开课时的求全求美心态 。可见某些形成的固有心智模式是很难改变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仍然是来自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显高于学生 , 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仍然占据着我们的课堂 , 尽管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 可是把这一理念转变到实践中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此的深刻认识 , 是上这节本课对于我而言极珍贵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