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怎么写?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 。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 。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 。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例题,完成“做一做”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通过计算说理,理解乘法分配律 。
2、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3、培养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
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这学期,我们学校鼓号队又增加了新成员,辅导员柳老师正在为他们准备服装呢!(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二、展开探索过程
1、初步感知 。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列式后交流反馈解题思路,并借助图形加深学生对两种解题思路的体会 。
提问:猜一猜,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会怎么样?
计算验证:算一算,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
板书等式:(30+25)x4=30x4+25x4
2、类比展开 。
(1)出示图形,让学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两种方法求出6套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吗?板书:(30+25)x6=30x6+25x6
(2)除了把长方形看成上衣,梯形看成裤子,把它们看成6套衣服,还可以看成什么?
要求6套课桌椅多少元,你准备怎么解决?
板书:(100+60)x6=100x6+60x6
3、体验感悟 。
(1)类似这样的等式还有吗?你能写出第4组吗?
学生举例后,挑3组板书 。
(2)提问:这3组算式相等吗?怎么证明?(计算、乘法的意义)
同桌互相检查刚才写的算式是否相等 。
(3)交流:介绍你写成功的经验
引导:你是怎么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的?
4、提示规律 。
(1)提问:像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展示 。
板书:(a+b)xc=axc+bxc
(3)板书: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什么,师小结 。
三、巩固内化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