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八 )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
(一)异国思乡品糊字
日记
夜静极了,没有一丝风,更没有一丝声响,我的心是否也跟着这夜晚静了下来?
作者的心活动起来,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他的心都会回到哪里,都会看到什么呢?
体会一个糊字 。
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凄凉的但又是甜蜜的?
凄凉是因为什么?(远离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为什么又会是甜蜜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心中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
一个糊字你读出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书 。
(二)触景伤怀写哭字
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样的不得了吗?他会做些什么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
看到房东太太的表现,你会怎样理解这三个字真想哭?
房东太太让我想起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等待的,而自己却八年没回家看上母亲一眼,哪怕是一眼 。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
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
串读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
过渡:此时,再读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对两个不知道为什么有所了解,但老师读到此却突然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却又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何故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
四、梦中寻母感
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
比较面庞与面影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 。
再读《寻梦》,谈你的感受 。
小结: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读《寻梦》的结尾 。
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单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
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 。
五、总结升华
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

《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
3.积累语言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