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反思如何写?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理解公转的轨道及黄赤交角 。课堂互动探究任务单
探究任务一 地球公转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 。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 。试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解释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 。
[迁移应用1]自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减慢 B.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加快 C.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D.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 探究任务二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得移动 1.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赤交角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
(1)什么是黄道?什么是黄道平面?什么是赤道平面?
(2)什么是黄赤交角?
(3)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有何影响?
(4)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反思如何写?】[迁移应用2] 右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B.∠TOF C.∠FON D.∠TON
1 (2)若黄赤交角增大,图中哪些度数将增大() A.∠XONB.EF的纬度 C.ST的纬度 D.∠XOF (3)若此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太阳光线与图中哪条线平行 () A.MN B.EF C.E′FD.ST 探究任务三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探究活动]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探究下列问题 。(1) 每年的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7月初离太阳最远, (2) 为什么1月我国是严寒季节,而7月是酷热季节?
(2)如果图中公转方向相反,图中上方表示北极, 那么二分二至日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在下面两图中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有什么变化?
[迁移应用3] 某载人航天飞船预计于2013年10月,从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 。读图回答(1)~(2)题 。
(1)该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在甲图的
() A.DA段并向北移动 B.AB段并向南移动 C.BC段并向南移动 D.CD段并向北移动 (2)在该飞船发射后的四天里,地球在乙图中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距离③处越来越近B.地球距离④处越来越近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