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杨柳的意象 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古诗词中杨柳的意象 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城东早春 杨巨源)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古诗中杨柳有什么特殊含义1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 。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 。”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秦观《江城子》)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 。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