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杨柳的意象 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三 )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 。中国人民如春风中的杨柳那么蓬勃,那么多姿,那么富有活力和生机,他们在社会主义春风的吹拂下,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婆娑舞弄 。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创造力,毛泽东借春风中的杨柳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深深赞美之情 。出门顺风栽杨柳
清明前后,谷风习习,柳条依依,柳叶如眉,不禁想起温州鼓词艺人吟唱的“出门顺风栽杨柳,回家金杏满树红”的俚语 。温州人素有外出务工经商的习惯,每年清明前后,春和景明,便打点家生伙出门做生意,家人邻里预祝他顺风顺水在外地发达赚银,广进财源 。像杨柳那样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立业,叶茂枝盛,待到秋后回家时,门前屋后金杏满枝硕果,红红似火 。这虽是一句古老的吉祥讨彩的祝语,却应验当今数百万温州能人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至越洋过海在外国创业之身,像杨柳那样随土而安、异域生财 。数不尽的温州村、温州城正是温州人出门顺风栽杨柳的写照,更是温州人的骄傲 。杨柳,不仅是温州人的吉祥物,也是中华民族借以咏吟胸臆、寄托心志的具有诗情画意的素材,侧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 。
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 。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 。到隋唐两宋更盛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风 。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 。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 。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 。被误归李白名下的《忆秦娥》词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陵就是指这座销魂桥 。离人在此桥折柳话别,难禁热泪 。现代常闻于歌坛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杨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 。早在汉代便有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之情 。到隋唐两宋更盛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长安东边的灞水上有座灞桥,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京城人送客至此,大盛折柳示留之风 。因而灞水两岸遍植杨柳 。南朝那位才尽的江郎曾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句子,后人便改称灞桥为销魂桥 。唐代裴说《柳》诗:“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怨柳树无情,实怨离人无情 。被误归李白名下的《忆秦娥》词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陵就是指这座销魂桥 。离人在此桥折柳话别,难禁热泪 。现代常闻于歌坛的近人李叔同的《握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句,也是借晚风笛声中的柳丝来抒发“知交半零落”后好友又要分手的伤感!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有哪些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在古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的惊叹和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 。
看到月亮就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主要有: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 ;恒与惜时;美的象征。可以说月亮已经溶入古老的中国文化之中,对月的偏爱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提并论 。
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共 1059篇,其中 314 篇提到月,占的比例相当大 。月亮这一意象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离别等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怀怀 。中国的文学艺术特征正是以意象为基础的 。
一个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 。月正是具有这种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月意象,经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形成了我们重要的月意象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