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怎么写?( 八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情景动画,并导入 。
同学们,我国湖南省有一处风景独特、备受世人青睐的旅游胜地,她因东晋时期一位诗人的名作而闻名天下 。
大家知道是哪儿吗?那位诗人又是谁呢?你去过没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
二、诵读和复述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读,从而熟悉字词读音、朗读节奏 。
2、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 。
(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
3、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
五分钟后请同学复述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 。
复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然后反复自由朗读 。
三、疏通词句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
2、教师可适当给同学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 。
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
3、请同学找出难译的语句,寻找优秀同学作答 。
(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 。)
4、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重点讲解部分”进行点拨 。
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
第一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
第二、三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的见闻和经历 。
第四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 。
第五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音乐电视片《桃花源》,从而加深学生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理解 。
二、深入研读
1、揣摩语言 。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从而体会陶渊明文章的语言技巧 。
⑴“忽逢桃花林”,“忽”表现渔人怎样的.心情?
⑵“渔人甚异之”,“之”在此指代什么?
⑶“欲穷其林”,“穷”与前文哪个词照应?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⑷前文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
⑸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2、主题探究 。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讨论结束后每题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
明确:



三、拓展思考
独抒己见(根据立场、观点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两至三派进行讨论,然后以自由辩论会形式发表各自见解 。)
⑴渔人为何“停数日”就“辞去”?为什么不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