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怎么写?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而且诗歌蕴涵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学生的读诗兴趣很高 。因此,在这课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又是什么样子 。接着启发学生运用阅读第二节的方法,思考我为什么又想变“一只蝴蝶”、“一只蝈蝈”?作者是怎么想的?回答好的孩子,我就会夸他是作者的知心人 。我再引导学生转变视觉 。夏天迷人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我”不仅想把自己变为身边可爱的事物,还把自己的遐想延伸到遥远的天宇 。夏夜里的繁星离我们那么近,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着眼睛,“弯弯的新月”又仿佛近在咫尺,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我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唤起他们的美好回忆,形成意境,说说作者变成这些是怎么想的 。学到这里,再把前两节连起来再让学生有声有色地诵读,读出味道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融入自然界的“我”和自然界的万物相亲相近是多么愉快 。这样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诗句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感情诵读的能力 。
这一节的最后两行,思路骤转,当我看见一个“小小的荷塘”时,又改变了主意,“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真想”,表明“我”的渴望迫切,诚心诚意 。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到了最后,我不变前面想变的那些,却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想象作者是怎么想的 。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怎么写?】最后导读第五节 。这一节是对第四节留下的疑问的回答,也是理解的难点 。导读的过程中,我针对前两行诗设问: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看我画的荷叶,想象荷塘水面上碧绿的荷叶的样子,体会诗中比喻的贴切,感受荷叶的惹人喜爱 。再进一步启发: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接着,让学生朗读后两行 。通过“嬉戏”来体会小鱼有荷叶这把“大伞”遮挡烈日,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玩耍;通过“唱歌”来想象下雨时,雨点落在荷叶上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 。末尾的省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在交流中,深化认识,让学生体会到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小鱼、雨点带来欢乐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在继续展开想象,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孩子们课堂上说了好多,都说得很好,能说完整的几句话,把意思表达清楚,我非常高兴 。